隨著工業生產對于測量要求的提高,也同時帶來了儀表生產技術和產品的進步,電磁流量計作為一種流量測量裝置其應用領域也不斷地向縱深發展。在實際應用范圍上,一般來說小口徑、微小口徑常用于食品工業、生物工程等求的場所。中小口徑常用于固液雙相等難測流體或高要求場所,如測量工業紙漿液和黑液、有色冶金業的礦漿、選煤廠的煤漿、化學工業的強腐蝕液以及鋼鐵工業高爐風口冷卻水控制和監漏,長距離管道煤的水力輸送的流量測量和控制。大口徑儀表較多應用于給排水工程。
電磁流量計應用中主要存在以下幾點不足,需要用戶予以關注:
(1)儀器井下準確定位問題。由于儀器本身沒有深度定位裝置,儀器下入深度的計量是靠絞車上的深度計數器來完成。深度計數器計量結果的精度不但與計數器本身有關,而且還與工作環境有關。如果深度誤差太大,測量結果就失去意義。因此,深度校正是現場測試的一個關鍵問題。
(2)儀器的標定問題。儀器是用清水標定的,若注入介質改為污水或其它非清水介質時會對測量結果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也是應用中要考慮的一個問題。在實際應用中,常常需要在現場對儀器進行標定,且要保證標定結果的準確性。
(3)管徑變化對測量結果的影響。通常應用的智能電磁流量計是中心流速式的,儀器的標定是在特制的管道中完成的,如果測量環境與標定環境不同,就會出現測量誤差。以內流式儀器為例,若它在內徑為Ф62mm光油管中標定,在內徑為Ф59mm的涂料油管中測量時就會引入較大15.28%的誤差。這是系統誤差,因此在儀器測量過程中要搞清楚被測管道的內徑,解釋資料時要扣除因管徑變化引起的測量誤差。大量實際測量數據表明,由管徑變化引起的誤差都在10%以內。
(4)不能連續測量。流量計如果能連續測量管柱內的流動剖面,就能直觀地反映出整個井筒內的吸水情況,這樣有利于測井資料的解釋。由于結構設計上的缺陷,智能電磁流量計目前還不能完全實現連續測量。